据报道,南海的波涛从未停歇,2025年7月3日这一天,却格外引人注目。美国“尼米兹”级核动力航母“华盛顿”号悄然驶入菲律宾马尼拉港,如同一枚重磅炸弹,投向了这片争议海域。与此同时,在北京的世界和平论坛上,中联部部长刘建超掷地有声,呼吁中美合作而非对抗。这两件事看似巧合,实则暗流涌动——一方是军事力量的耀武扬威,另一方是外交智慧的冷静发声。它们交织在一起,勾勒出大国博弈的复杂图景,也让我们深思:在南海的棋局中,谁在推波助澜?谁在坚守底线?信息量之大,远超表面所见。
美国这次的行动绝非偶然。“华盛顿”号航母打击大队声势浩大,由导弹巡洋舰CG-62“罗伯特·斯莫尔斯”号和导弹驱逐舰DDG-86“肖普”号护航,浩浩荡荡闯入南海。就在7月1日,它还停泊在菲律宾以东海域,竟邀请澳大利亚、加拿大等盟友的外交官和菲律宾媒体登舰“参观”,仿佛一场精心策划的秀。要知道,这艘航母自去年11月部署日本以来,首次执行作战任务,偏偏选在菲律宾海区域巡航,还特意穿越岛链进入南海核心区。表面上是例行访问,实则透出为菲律宾“撑腰”的意味——美国正借此强化印太战略,试图在南海争议中插一脚。
展开剩余70%美国航母(资料图)
毕竟,随着“尼米兹”号航母从中东撤出,“华盛顿”号成了印太唯一的航母力量,其动作自然放大成地缘信号。菲律宾媒体ABS-CBN大肆报道,美国驻菲大使馆也在社交媒体上造势,一副“此地我来也”的架势。但军事秀场背后,是赤裸裸的挑衅:美国想用航母的钢铁之躯,在南海划出一条无形的线,让地区局势升温。
就在同一天,北京的论坛上,刘建超的发言如同一剂清醒剂。他毫不避讳地指出,中美关系若走错路,只会两败俱伤。引用中国领导人的原则,他强调“相互尊重、和平共处、合作共赢”才是正道——这不是空洞的口号,而是被历史证明的真理。中美合作曾把“蛋糕”做大,双方都尝到甜头。可如今,美国搞“以邻为壑”,设置贸易壁垒和技术门槛,到头来既伤中国,也伤自己。这番话直指核心:美国在南海的军事动作,不过是其“以邻为壑”政策的延伸。刘建超用平实语言剖析,中美本可互视为机遇,而非威胁。若美国真懂合作的价值,就该算算账——过去几十年,它在中国市场赚了多少利润?技术交流又带来多少创新?现在却玩起零和游戏,无异于自断生路。
美国航母(资料图)
南海的波澜,从来不是孤立的。美国航母的“撑腰秀”,直接呼应了菲律宾的南海主张,意在搅动一池浑水。回想去年1月,美国航母“卡尔·文森”号也曾停靠马尼拉,但“华盛顿”号的这次造访更显高调——它上月10日驶离日本横须贺基地后,在菲律宾海完成航母资格训练,随即展开夏季巡航。7月3日抵达马尼拉时,正值美国盟友在珊瑚海集结,准备参加“护身军刀-2025”多国军演。英国“威尔士亲王”号航母打击群已从新加坡转场,这场联合演习定于7月13日至8月4日举行。可见,美国是要用航母打头阵,在南海制造“联盟效应”,给菲律宾壮胆。但刘建超在发言中明确提醒:中国不会坐视不理。南海问题关乎主权,任何外部干预都踩了红线。
更关键的是,台湾问题被刘建超拎上台面,成了这场博弈的放大器。他斩钉截铁地说,中国将尽最大努力争取和平统一,但绝不容忍“台独”。美国必须尊重中国主权,恪守对台承诺。这绝非场面话——航母进南海,常常被解读为对台海局势的间接施压。美国在菲律宾秀肌肉,无非想传递“我有能力介入”的信号。可刘建超的回应,是中国的一贯立场:台湾是中国核心利益中的核心,不容任何外部势力染指。若美国在南海玩火,只会引火烧身。毕竟,中美在台海曾有默契,打破它,后果谁都担不起。刘建超的直言,提醒美国别忘历史教训:过去合作中,双方共赢;如今对抗下,双输在即。
美国(资料图)
若美国继续以邻为壑,在南海玩火,只会让地区陷入恶性循环。而中国的立场清晰坚定——合作可兴,对抗必伤。未来何去何从?答案在行动中:美国若真懂利益,就该收起航母的锋芒,重回谈判桌;中国则继续以智慧和定力,守护和平。南海的波涛终会平息,但只有放下偏见,人类才能共享这片蔚蓝。
发布于:江苏省恒正网-网络配资网站-股票开通杠杆-股票怎样杠杆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