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近在第13届世界和平论坛上,伊朗驻华大使法兹里公开喊话,希望中国和俄罗斯能阻止美国和以色列对伊朗发动新的打击。这话听起来有点突然,毕竟几个月前美国空袭伊朗核设施时,伊朗还硬气地自己反击,没向中俄求援。但这次不一样了,伊朗被打疼了,终于放下身段,把生存希望寄托到了东方阵营。
伊朗这次态度大转弯,背后其实释放了三个危险信号。首先是军事上被打怕了。美以联合打击直接炸了伊朗的核设施和空军基地,虽然伊朗也反击了美军驻卡塔尔基地,但双方实力差距太大,伊朗根本扛不住长期消耗。就像一个瘦子被壮汉揍,一开始还能还手,但越打越虚,最后只能喊救命。这时候伊朗才发现,靠自己的拳头根本挡不住美以的飞机导弹,必须找个能撑腰的大哥。
第二个信号是美伊谈判彻底崩了。之前双方谈了五轮,美国一直要求伊朗停止铀浓缩活动,还不肯解除制裁,这直接触怒了伊朗最高领袖哈梅内伊。人家伊朗早就划了红线,铀浓缩是底线,结果美国死活不松口。就像买东西,卖家说“少一分钱不卖”,买家偏要压价,最后只能一拍两散。特朗普政府的“极限施压”策略,又是制裁又是军事威慑,把伊朗逼得走投无路,只能另寻出路。
展开剩余64%第三个信号是伊朗铁了心要向东转。伊朗早就盯上了金砖国家和上合组织,觉得这些多边机制比联合国硬气,敢跟美国对着干。这次公开请求中俄当“挡箭牌”,其实是想借中俄的力量给自己筑起战略屏障。另外,伊朗70%的石油已经偷偷卖给中国了,但一直不敢光明正大,现在想借着中俄的能源合作通道,把这事合法化、规模化。说白了,就是想搭中俄的便车,打破美国的制裁封锁。
不过,伊朗把宝全押在中俄身上,可能要失望了。中俄虽然跟伊朗关系不错,但并不是军事同盟,能帮的忙有限。中国一直主张用政治手段解决伊核问题,提出了“五点主张”,但明确表示不会直接军事介入。俄罗斯虽然和伊朗签了《全面战略伙伴关系条约》,承诺情报共享和联合军演,但普京更愿意当“和事佬”,而不是直接下场打仗。中俄的目标是建立多极世界,不是给哪个国家当保护伞。伊朗想把中俄当“反美盾牌”,但中俄更关心的是地区和平,而不是卷入战争。
这次中东危机,表面上看伊朗吃了大亏,但美国也没占到便宜。军事打击虽然暂时奏效,但把伊朗彻底推向了中俄,加速了“去美元化能源联盟”的形成。要是美国继续制裁,说不定会倒逼中俄伊建立自己的结算体系,长远来看,反而会削弱美元霸权。伊朗的“向东求援”,其实是中小国家在霸权挤压下的无奈选择,用主权换安全。而中俄的“有限支持”,则体现了新兴大国的战略理性,既要推动多极化,又不想接手烂摊子。
未来,中俄伊关系可能会呈现“经济热、政治温、军事冷”的态势。经济上,中俄会继续和伊朗合作,尤其是能源领域;政治上,中俄会在国际上为伊朗发声,但不会深度介入;军事上,三方合作的可能性很低。真正的赢家可能是中国,凭借“中国式调停者”的角色,平衡各方利益,推动地区和解。毕竟,中国已经成功促成了沙特和伊朗复交,有经验也有能力在中东发挥更大作用。
总之,伊朗这次的请求,既是无奈之举,也是明智选择。但最终能得到多少支持,还得看中俄的战略考量。中东局势错综复杂,牵一发而动全身,任何一个决定都可能影响全球格局。伊朗的命运,或许就掌握在中俄的态度里,也掌握在自己的选择中。
发布于:河北省恒正网-网络配资网站-股票开通杠杆-股票怎样杠杆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