曹操虽出身宦官曹腾之家,但家境殷实,父亲曹嵩曾官至太尉,这使得曹操从小便结交了许多朋友,并且拥有广泛的交际圈。在年轻时,他与袁绍、许攸、娄圭、刘勋等人建立了深厚的友谊。随着时间的推移,曹操与袁绍之间的关系破裂,并最终在官渡之战中战胜了袁绍,进一步巩固了自己在北方的统治。值得一提的是,在这一过程中,许攸、娄圭、刘勋三人先后投奔曹操,并为其出谋划策。然而,最终他们都未能善终,曹操甚至亲手除掉了他们。三人命运的变故,到底是怎样的呢?
一、许攸
许攸,字子远,南阳人,少年时便与曹操和袁绍成为朋友。189年,随着袁绍从洛阳逃亡,许攸也选择了投奔袁绍,参与到讨伐董卓的行动中。他凭借出色的谋略,成为袁绍的重要谋士之一。在官渡之战中,许攸提出了偷袭许昌的计策,但被袁绍拒绝。与此同时,许攸的家人因触犯法律被捕,他心情郁结,最终转投曹操阵营。曹操得知此事后十分高兴,亲自光脚跑到门外迎接,并拍手大笑说:“子远,卿来,吾事济矣!”在许攸的帮助下,曹操成功击败了袁绍,接着又在攻占冀州的过程中立下了赫赫战功。然而,许攸在曹操面前过于自信,甚至在酒宴上公然叫曹操的小名,这让曹操颇为不悦。许攸依旧没有收敛,还曾公然宣称:“此家非得我,则不得出入此门也。”最终,这些言行引来了曹操的不满,许攸被密告,最终丧命。
展开剩余68%二、娄圭
娄圭,字子伯,亦是南阳人,年少时便结识了曹操。东汉末年,娄圭在南阳起兵,后来投靠荆州刘表。起初,娄圭成功聚集了一支军队,准备前往荆州,但途中发生了叛变。军中有名王忠的将领,因不愿南下,于是率领一部分士兵反叛,并夺走了娄圭的兵力。娄圭不得不带着残兵千余人,投奔曹操。曹操待他非常优厚,并且时常与他商议军国大计。娄圭在后来的战斗中屡屡立功,尤其是在与马超作战时,他献计在沙地上修筑临时城堡,用水将其灌溉,令全军成功渡河。曹操听后大为称赞:“子伯之计,孤不及也!”然而,娄圭的命运却在一次外出时发生了转折。当时,他与习授一同乘车出行,恰巧碰到曹操出门,习授对父子的亲密无间表示赞叹。娄圭随口说道:“居世间,当自为之,而但观他人乎!”这句话被习授举报,引发了曹操的忌惮,最终娄圭因此丧命。
三、刘勋
刘勋,字子台,琅邪人,是曹操的旧友,曾在中平年间担任过沛国建平长。刘勋原本是袁术的部下,后来被任命为庐江太守。当袁术灭亡后,刘勋接收了他的残余势力,实力大增,并引起了孙策的注意。199年,孙策偷袭庐江,刘勋的部队纷纷投降,他带着百余人投奔曹操。曹操封刘勋为列侯,并任命他为河内太守、平虏将军等职务。到了213年,刘勋出现在劝曹操称魏公的阵营中,然而没多久,他便因不明的原因被曹操处死。关于刘勋死因,史书未有详细记载,但普遍认为他曾因“日骄慢,数犯法,且诽谤”而招致曹操的忌恨。
总结
许攸的死亡可以说是自作自受,他的过于张扬与冒犯曹操的行为最终导致了他悲惨的结局。而娄圭和刘勋的死亡则相对冤屈,他们与崔琰的遭遇相似,都是在某种程度上触犯了曹操的“神经”。曹操看似宽厚仁爱,但实际上心思非常缜密,表面上的大度常常掩盖着内心的忌惮与疑虑。尤其是到了晚年,他的猜忌心极为严重,即便是多年交情的老友,若有一点点让他不安的因素,也可能被迅速除去。
发布于:天津市恒正网-网络配资网站-股票开通杠杆-股票怎样杠杆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